高管有话说|发挥跨境联动优势,助力企业“走出去”、外资“引进来”
以下内容转载自《每日经济新闻》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大湾区建设为外资银行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巨大的市场空间。外资银行依托自身优势,尤其是跨境联动优势,为企业“走出去”和外资“引进来”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并为个人客户拓展跨境财富管理,提供多种选择的资产配置服务。
参与绿碳经济,外资银行可以连接海外绿色投融资平台并结合母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实践经验,为企业提供跨境的绿色服务。同时,外资银行也要找准自己的行业发力点,重点开发和提供绿色金融产品和解决方案。
中国—东盟关系历经近30年风雨已臻成熟稳定。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和东盟携手合作,在抗击疫情中加强合作,共享经验,率先开辟“快捷通道”、“绿色通道”,推动经济恢复性增长。在世界贸易萎缩、经济出现衰退、人员交往受到严重影响的背景下,去年前三季度,中国—东盟贸易逆势增长,中国对东盟投资同比增长70%以上,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如今,中资企业面向东南亚跨境展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对接东盟的重要区域,外资银行在此布局有何优势?经济结构低碳转型过程中,外资银行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有何突破口?
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符懋赞。
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首席执行官
符懋赞
跨境展业激发金融需求,
外资银行搭建内外联动桥梁
Q
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纵深推进,我国与东盟在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合作硕果累累。大华银行是广泛布局东南亚地区业务的银行之一,在您看来,中资企业面向东南亚跨境展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符懋赞
A
1
中国“走出去”战略在这十年间发展迅速,使得中国成为全球主要资本输出国。在新冠疫情和国际贸易格局变动中,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企业投资热点地区,双循环发展也将会进一步拉近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虽然东盟国家仍要应对疫情的反扑和不确定性,但已显现经济复苏曙光,我行也预计东盟经济将在2021年转向复苏,且势头强劲。
2
同时,明年生效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结合了现有东盟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协定,更易于企业从不同协议国采购原物料和中间产品,并享受优惠关税。各国产业链的差异优势和互补性,将有利于优化企业的供应链配置。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更应考虑把握经济复苏的机会,并发挥RCEP的潜能,打造高效稳定的产业链,提高竞争优势。
3
东南亚各市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政策环境、行业需求和发展状况。中国企业在不熟悉的商业环境下站稳脚跟,并进一步寻求有效开拓业务,需要做好自身功课,同时也需要对风险进行预估。如果选择一个对当地市场了解的合作伙伴,对于决策会更有帮助。
Q
每日经济新闻
基于政策红利、地理位置、开放平台等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备受瞩目,当中孕育着巨大的投融资需求,在营商环境日益优化的同时,与大湾区相配套的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完善。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加码大湾区金融服务。您认为外资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布局上有哪些优势?
符懋赞
A
1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大湾区建设为外资银行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巨大的市场空间。外资银行依托自身优势,尤其是跨境联动优势,为企业“走出去”和外资“引进来”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并为个人客户拓展跨境财富管理,提供多种选择的资产配置服务。
2
作为一家主打对公业务且关注东盟业务的银行,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东盟是大湾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和产业链布局的重要区域,特别是高科技、电子通讯、制造业等行业,企业拥有庞大且丰富的跨境需求。我们也凭借在大湾区的战略网络覆盖,结合集团在东盟的网点优势和对重点行业的专业定制化方案,帮助本地优势企业实现跨境发展,为他们在东南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3
随着大湾区内企业跨境交易和融资活动增长,外资银行可以更大程度助力企业的境内外联动,满足企业资金跨境流动的便利化需求。去年值《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一周年之际,我行特别针对大湾区商业银行部客户推出“跨境快速支付”活动,并通过各类费率优惠,切实提升企业资金调配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企业资金收益,协助大湾区客户实现跨境资金管理高效化与便利化。
Q
每日经济新闻
大华银行在协助中外资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方面有哪些探索?
符懋赞
A
企业在“走出去”以及“引进来”的过程中,需要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金融解决方案,帮助其拓宽资金渠道,降低资金成本,管理金融风险,提升运营效率。针对企业不同的跨境需求,我们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创新突破。
1
例如,在中国和东盟双边投资经贸活动中,人民币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去年大华银行集团整体人民币的结算量增加了12%。货币流动性和收支便利性就是企业的关键需求之一。因此,我们针对客户推出一些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和现金方案。借助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开放措施,我们推出了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和中泰直连人民币跨境资金池,帮助企业更高效地实现跨境资金调拨,我们当前也在其他东盟市场探索这一方案。
2
另外,很多企业在实务中对东南亚小币种有需求,以避免对美元的二次汇兑,降低成本,控制汇兑风险。对此,我们推出了“一站式”东南亚货币服务,可以实现人民币对多种东南亚小币种货币(包括新加坡元、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盾等)的直接汇兑、融资和套保。2020年我们拓宽了这项服务,成功落地了马来西亚林吉特货币信用证,并配合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直接兑换的业务。
“双碳”目标带来市场机遇,
结合专长找准行业发力点
Q
每日经济新闻
“碳达峰”、“碳中和”在今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全面绿色转型。在这一风口下,您怎样看待银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符懋赞
A
“碳达峰”、“碳中和”彰显了中国履行大国责任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心。在经济结构低碳转型的趋势下,银行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1
易纲行长今年4月指出,预计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这其中将存在巨大的绿色投资资金缺口,银行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实体经济低碳循环发展提供资金和解决方案,例如为企业提供支持,进行节能减排的生产线改造、支持绿色低碳项目,以及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应用。
2
另一方面,在疫情之后,全球投资者对于环境、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ESG)投资市场更加关注。银行也能够通过多途径,引导机构和消费者投资ESG相关的产品组合。2020年,大华银行集团帮助客户投资了超过3亿的ESG相关金融产品,在中国,我们逐步为客户提供更多ESG相关的资产配置建议。
3
在结构性转型过程中,部分项目和行业领域的投资回报周期长,不确定性高,这对银行的风控也有新的要求,这需要我们预判并调整信贷政策,有效防范风险。
4
另一方面,除了助力低碳经济领域,银行也要顺应潮流,加强自身的低碳转型,这对银行而言也是一项挑战。
Q
每日经济新闻
您如何看待目前外资银行对中国绿色金融的参与情况?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绿色金融市场有哪些突破口?
符懋赞
A
当前国家也在积极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大对绿色金融和碳减排的支持力度,积极促进资金流入绿色行业和领域。我们坚信金融业持续扩大开放也将促进跨境绿色资金流动,并为外资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更多条件。
参与绿碳经济,外资银行可以连接海外绿色投融资平台并结合母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实践经验,为企业提供跨境的绿色服务。同时,外资银行也要找准自己的行业发力点,重点开发和提供绿色金融产品和解决方案。结合自身专长和关注行业领域,我行也将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电动车、绿色科技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支持。
科技未改变金融本质,
兼顾数字化部署与风险管控
Q
每日经济新闻
近年来,经济金融向数字化转型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演进,尤其在去年疫情影响之下,这一发展趋势愈发明显。然而,经济金融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带来了网络安全、数据权属不清、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您认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银行业如何更好地把控风险?大华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有哪些实践?
符懋赞
A
疫情确实加速了金融服务业的数字化进程,这不仅包括数字化服务渠道、数字化技术,也涵盖了数字化的人才和工作方式。对于大华银行来说,数字化的宗旨在于,运用科技以提升客户体验和自身的效率,因此我们的转型是内外兼修的过程。
1
为了满足客户对渠道多样化、交易透明度以及更高效流畅的服务体验的需求,我们也利用数字化为业务赋能,先后在数字端上线了“大华直播间”、“企业微信”服务,助力零售客户及时洞悉市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系列权益。今年8月,我们将在中国推出面向企业银行客户的二代企业网银系统UOB Infinity。该系统为我行客户管理一系列本地和跨境金融产品提供了一站式的数字化服务,在提供更便捷、更简化交易授权的同时也确保交易的安全性。最近数字人民币试点正在加速推进之中,这也是数字化赋能金融的重要部署。因此,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可能性。
2
同时,为了激发内生数字力量,我们将前中后台的团队进行深度整合,优化操作流程,积累更强的营运适应力来支撑数字化的应用。我们也在加大员工培训方面的投入,以确保员工紧跟数字化潮流,掌握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技能。去年我们推出了集团旗舰性培训项目——Better U全面技能进阶计划,帮助员工掌握五大领域数字化时代所需的技能。截至2020年底,我行共有735名员工完成了Better U基础课程。今年5月,我们正式引入了Better U的升级课程,创新性地引入数据分析和项目管理两项课程。我们也将陆续引入网络安全、以人为本的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等更多专业课程。
3
不过,我们认为金融科技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因此在传统金融下的业务规则和风险管理体系仍然要保持强健,同时也要兼顾新的信息科技风险管控:一方面要保证技术弹性和服务连续性,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数据治理、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在这些方面,我们也做了相应的部署。
2020年我们完成了对核心系统本地高可用性部署,这极大地增强了我行系统的稳健性、服务可持续性及运行可靠性,同时也促进了我行处理规模业务的能力。从数据保护角度,我们不仅制定了隐私保护措施和网上银行安全系统,并采取了防火墙、加密等数种不同的方法,以保护客户账户信息和银行交易的机密性。同时在数据治理方面,也依法合规开展数据采集、管理、使用、流转、销毁等全流程工作。
4
此外,我们确保员工作为第一道防线,能够遵循相应的职业操守并配备必要的风险意识。每年会开展自上而下的“风险文化”建设专项活动,普及相关知识,定期为客户和员工开展培训,提升安全知识和意识。
转发声明:
以上内容未经授权不可转载,但欢迎转发。在微信对话框中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情况。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高管有话说 | 东盟市场与RCEP紧密相通,可持续融资助力绿色“一带一路”
高管有话说 | 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最重要使命是保障血脉畅通
高管有话说 | 把握“黄金机遇”